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文殊菩薩說ㄉ不放逸是啥ㄇ意識
有哪位菩薩可以解釋一下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後學不是菩薩,但倒是可以提供一些觀點供參考。
若以國學分析之,不放逸:不者,否也;放者,任溺也;逸者,懶散、雜亂也。合之即為:不要任溺於散亂當中,也就是「要收攝身心」。
先看原文:http://www.inlotus.org/MAHAYANA/mahayana19.htm#如是我聞
此經主要是闡述佛教修持的境界以及方向,而文殊師利菩薩所說的不放逸其實也就是「勤勉」。
經文:「諸仁者,若諸菩薩住四種行,則能成就一切善法。何等為四?一者持戒、二者修禪、三者神通、四者調伏,若能持戒則成就多聞、若能修禪則成就般若、若得神通則成就勝智、若住調伏則能成就心不放逸,是故我言:若諸菩薩住于四行,則能成就一切善法。」
佛教的目的即在教人「調伏自心」、作自己「心的主人」,也就是不因外境外緣而「心隨境轉」,隨時都能保持一顆「如如不動」之心。如果能掌握的了自心,就不會有所謂「生起無名火」的狀況,更可以避免因為一時的「激動」(無明)而產生難以收拾的後果。
所謂的「住」,就是安住、把持;「調伏」,也就是調伏自心。當自己能夠掌握自心時,當然也就能夠控制自己懶散、放縱、耽溺的習性,所以說心不放逸。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到「不放逸」呢?
經文:「復次諸仁者,應知不放逸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不汙屍羅、二者恒淨多聞、三者成就諸定、四者修行般若、五者具足神通、六者不自貢高、七者滅諸諍論、八者不退善法,是名不放逸八種清淨。 」
第一是「不污屍羅」,「屍羅」也就是「戒」,不污屍羅就是說不可違背戒律;第二要常常以清淨心多去學習佛法;第三是要能修持得「定」的境界;第四是「修行般若」,般若就是智慧,也就是要懂得去追求「智慧」;第五是要能具足神通,這裡的神通指的是基於「般若空性」而產生的特別能力,例如因為自己的心能夠靜下來所以能查知他人想法的這種一般人以為是「他心通」的神通,而不是「畫符辦事」的那種;第六是不可以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第七是能夠平息各種無意義的辯論與爭執;第八則是對於正確的佛法教導能夠隨時保持於心中,不起退轉。
如果能做到這些,達到「不放逸」的狀態,又能怎麼樣呢?
經文:「諸仁者,若諸菩薩住不放逸,則不失三種樂。何者為三?所謂諸天樂、禪定樂、涅槃樂。又則解脫三惡道。何者為三?所謂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又則不為三種苦之所逼迫。何者為三?所謂生苦、老苦、死苦。又則永離三種畏。何者為三?所謂不活畏、惡名畏、大眾威德畏。」
何以故?
因為既然心不放逸,也就是能隨時保持在佛法上的精進修持,當然也就能夠獲得佛法上的境界。「諸天樂」是最低的,因為諸天只不過是壽命長、有神通,享受種種美妙之事物,但並非解脫煩惱諸苦;禪定則是往上一層,因為心已經進入「如如不動」的階段,不起心、不動念;再上一層則是進入涅盤,無生無死、無始無終,永住於空光大樂當中。
而因為這樣的修持證量,當然可以解脫三惡道,不會淪入地獄、餓鬼或是成為畜生。也因為進入了涅盤,因此當然也不會有生、有老、有死;當然也就更不會有那種人世當中大家都會害怕的「活不下去」、「惡名昭彰」、「被人欺負」等等。
其他經文部分頗長,就不一一說明,如有需要或不清楚再問吧~

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療痔病經,佛說八大人覺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佛說歌詞,佛說無量壽經,佛說眼明經,佛曰,佛說阿彌陀經全文,佛說阿彌陀經白話,佛說阿彌陀經唱誦,佛說阿彌陀經pdf,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xinque439410 的頭像
    shanxinque439410

    工商服務

    shanxinque4394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