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佛的金剛喻定與阿羅漢的金剛喻定有哪裡不同?

請問各位:

佛的金剛喻定與阿羅漢的金剛喻定有哪裡不同?

佛的金剛喻定與阿羅漢的金剛喻定的[差別]在哪??

圓證大德你好: 你問:佛的金剛喻定與阿羅漢的金剛喻定有哪裡不同?答:佛的金剛喻定是在,世尊行菩薩道,經由三大阿僧祇劫,修集無量無邊難行勝行,來到等覺位的時候,證入金剛喻定【註1】。
阿羅漢的金剛喻定是在,三果人進修四果的「四果向」人,於非想非非想處證入。如世親菩薩所說【註2】。 你又問:佛的金剛喻定與阿羅漢的金剛喻定的差別在哪?答:佛的金剛喻定是,永斷一切麤重習氣種子,頓證佛果圓滿轉依。如成唯識論說【註3】。阿羅漢的金剛喻定是,斷俱生我執的現行。如成唯識論說:二乘但能斷煩惱障【註3】。 【註1】成唯識論卷第十 由三大劫阿僧企耶,修集無邊難行勝行,金剛喻定現在前時,永斷本來一切麁重,頓證佛果圓滿轉依,窮未來際利樂無盡。 【註2】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即此所說阿羅漢向中,斷有頂惑第九無間道,亦說名為金剛喻定。一切隨眠皆能破故,先已破故,不破一切實有,能破一切功能。諸能斷惑,無間道中,此定相應最為勝故。金剛喻定,說有多種,謂斷有頂第九品惑無間道生,通依九地故,說此定智行緣別,未至地攝。 【註3】成唯識論卷第九 如是二障分別起者,見所斷攝。任運起者,修所斷攝。「二乘但能斷煩惱障」,菩薩俱斷,永斷二種唯聖道。

2010-12-05 09:06:38 補充:
圓證大德你好:
成唯識論說:二障分別起者,就是分別我執與分別法執。成唯識論說:這是見所斷。也就是二乘初果見道的時候,就可以斷的。

成唯識論說:任運起者,這是說俱生我執與俱生法執,這是修道位才能斷的。
論又說:「二乘但能斷煩惱障」。這是說:二乘只能斷俱生我執。
論又說:菩薩俱斷。這是說:菩薩可以斷俱生我執與俱生法執。
論又說:永斷二種唯聖道。這是說:只有佛才能把俱生我執與俱生法執的習氣、種子永遠的斷除。
所以說:佛與阿羅漢所斷的內涵是不同的。

2010-12-05 09:07:24 補充:
不但佛與阿羅漢所斷的內涵不同,就以斷煩惱障的內涵來說,就不一樣了。
佛斷煩惱障,是把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都斷。而阿羅漢斷煩惱障,只是斷除它的現行而已。這在大智度論有詳細的說明,末學就把它摘錄下來讓大德參考。

2010-12-05 09:07:43 補充:
大智度論第十六
復次,舍利弗非一切智,於佛智慧中譬如小兒。
如說《阿婆檀那經》中:
佛在祇洹住,晡時經行,舍利弗從佛經行。是時有鷹逐鴿,鴿飛來佛邊住,佛經行過之,影覆鴿上,鴿身安隱,怖畏即除,不復作聲。後舍利弗影到,鴿便作聲,戰怖如初。
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無三毒,以何因緣佛影覆鴿,鴿便無聲,不復恐怖?我影覆上,鴿便作聲,戰慄如故?」
佛言:「汝三毒習氣未盡」,以是故,汝影覆時恐怖不除。汝觀此鴿宿世因緣,幾世作鴿?

2010-12-05 09:08:02 補充:
舍利弗即時入宿命智三昧,觀見此鴿從鴿中來,如是一、二、三世,乃至八萬大劫,常作鴿身;過是已往,不能復見。
舍利弗從三昧起,白佛言:是鴿八萬大劫中,常作鴿身;過是已前,不能復知。
佛言:汝若不能盡知過去世,試觀未來世,此鴿何時當脫?
(中略)是時,舍利弗向佛懺悔,白佛言:我於一鳥,尚不能知其本末,何況諸法?我若知佛智慧如是者,為佛智慧故,寧入阿鼻地獄受無量劫苦,不以為難。:
如是等,於諸法中不了故問。

2010-12-05 14:58:06 補充:
圓證大德你好:
你說:佛與阿羅漢所證是相同的。你又說:依經不依論。
那大方便佛報恩經說:佛的習氣已盡,舍利弗的習氣未盡。這句話要如何解釋?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六
昔有一鴿,為鷹所逐。入舍利弗影,戰懼不解;移入佛影,泰然無怖,大海可移,此鴿無動。
所以爾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無大慈悲;「佛習氣盡,舍利弗習氣未盡」;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薩行,舍利弗六十劫中修習苦行。
以是因緣,鴿入舍利弗影,猶有怖畏;入佛影中,而無怖也。

2010-12-05 15:46:59 補充:
又楞伽經分明說:二乘人的煩惱障業習氣未斷。
而你說佛與阿羅漢所證相同,這怎麼說得通?是否還有更具體的經典依據?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大慧白佛言:世尊何故說三乘,而不說一乘?
佛告大慧:不自般涅槃法故,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以一切聲聞、緣覺,如來調伏,授寂靜方便,而得解脫,非自己力,是故不說一乘。
復次,大慧!「煩惱障業習氣不斷,故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不覺法無我,不離分段死,故說三乘。大慧!彼諸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及覺法無我。彼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三昧樂味著非性,無漏界覺。覺已,復入出世間上上無漏界,滿足眾具,當得如來不思議自在法身。

2010-12-06 06:28:57 補充:
圓證大德你好
你問: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後還有煩惱習氣存在否?
答:成唯識論說:有。但這不會妨礙阿羅漢取證無餘涅槃。所以勝鬘經說:阿羅漢、辟支佛有怖畏,有餘生法不盡,說得涅槃,是佛方便。

成唯識論卷第十
謂有二乘深樂圓寂,得生空觀親證真如,永滅感生煩惱障盡,顯依真理有餘涅槃,彼能感生煩惱盡故,「後有異熟無由更生」。

2010-12-06 06:30:35 補充: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世尊!阿羅漢、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羅漢、辟支佛,有餘生法不盡故,有生有餘梵行不成故(中略)「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成就無量功德故。

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療痔病經,佛說八大人覺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佛說歌詞,佛說無量壽經,佛說眼明經,佛曰,佛說阿彌陀經全文,佛說阿彌陀經白話,佛說阿彌陀經唱誦,佛說阿彌陀經pdf,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xinque439410 的頭像
    shanxinque439410

    工商服務

    shanxinque4394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