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平實說十住菩薩眼見佛性有違背梵文原意嗎?

我們知道大般涅槃經中文版的十住菩薩,早期有住地混用的問題,這可能應該是翻譯者的誤譯,為求其真貌,學術界都考據原文本(包括聖經也是),根據筆者上英國網站查出中文版的十住菩薩,【在梵文和英文版原為華嚴十地位菩薩。】 因此問知識的朋友蕭平實說十住菩薩眼見佛性有違背梵文原意嗎? ps:菩薩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迥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共五十五聖位! 根據英國佛教網站的資料 Nirvana Sutra Appreciation of the "Mahayana Mahaparinirvana Sutra" O good man! Such Bodhisattvas may...

《佛說大般泥洹經》卷五
.....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淨治道地成就十住。於自身中觀察如來真實之性。猶為無我輪之所惑。況復聲聞及辟支佛而能知之。當知善男子。如來之性難見如是。又如有人仰觀飛鳥。遠則不識為是為非。極明其目髣髴識之。十住菩薩亦復如是。於自身中觀如來性。猶生惑想久乃髣髴。況復聲聞及辟支佛。.....
......甚奇世尊。我等流轉無量生死。常為無我之所惑亂。....
復次善男子。譬如仰觀虛空鵝鴈。為是虛空為是鵝鴈。諦觀不已髣髴見之。十住菩薩於如來性知見少分亦復如是。況復聲聞緣覺之人能得知見。善男子。譬如醉人欲涉遠路矇聾見道。十住菩薩於如來性知見少分亦復如是。

《涅槃經》云:十住菩薩少分見性,乃至十地未能了了。
肉眼可見佛性,即是錯!性者,無法肉眼見,凡能見者即非佛性, 應為覺性.聞見,或為慧眼(非肉眼)才能稱見佛性。

何等為十住即
(一) 【發心住】。始從凡境發無上道心,歷奉眾聖廣多聞慧,始入空界住性位,由彼發心而得此住。
(二) 【治地住】。更起勝解淨治八萬四千法門,離諸塵穢,心地清顯。
(三) 【修行住】。善觀諸法對治之門,慧照逾明解心涉境修種覺故,曰修行住。
(四) 【生貴住】。理解勝還生在真如法性理寂種清淨故,曰生貴住。
(五) 【方便具足住】。涉有空福智相資,善行無滯,萬解普還故,曰方便具足住。
(六) 【正心住】。得般若真解安心正理故,曰正心住。
(七) 【不退住】。空有不二,得堅固真解故,曰不退住。
(八) 【童真住】。從發心已來,遠離二邊,不起煩惱,長養真解,契同無生,得佛法分故,曰童真住。
(九) 【法王子住】。既從法化生,得佛法分故,能治真宗令菩提立,名曰法王子住。
(十) 【灌頂住】。觀達真宗理照逾淨,解滿最上故,曰灌頂住。
由此觀之,如是『十階位』,即所謂『十住菩薩』,為三賢十聖『四十階位』中之十階位。

《大般涅槃經》世尊則說十地尚不見佛性。至八地菩薩證得空、無相、無願等三三昧,才有解脫業力之能力,但也還沒見真佛性。縱是菩薩十地寄居一乘佛乘,但其後還有如來十地之位階要走,金剛如來地行者才會慢慢對佛性了知。十地的菩薩就快要成佛了,。
1.歡喜地:初地的菩薩,斷除了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不再有執著恐怖、顛倒、夢想。不憂慮生活,不懼怕死亡,不怨人毀謗。進入初地的菩薩,等於生到諸佛如來的家中去了。助人為本,以布施為樂,能紹隆佛種,能弘法度生,因為分證了佛陀的法身,相應了菩提,歡喜踴躍,所以叫歡喜地。
2.離垢地:二地的菩薩,自己修行十善,也勸人勤修十善,不再誤犯微細的戒律,遠離垢染,獲得三業清淨,能夠廣行慈悲,饒益有情,所以叫離垢地。
3.發光地:三地的菩薩,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動心,精修定學,得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定,不再為貪瞋愚痴闇蔽,聖格昇華,像光明一樣,驅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發光地。
4.燄慧地:四地的菩薩,精進修習三十七道品,除了我執、法執,見解上沒有愚痴,思想上也無謬誤,不生愛染,不起瞋怒,智慧的光像火燄一樣的熾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燄慧地。
5.難勝地:五地的菩薩,不但修滿了禪定,而且更證悟真實的諦理,離諸戲論,證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是極難到達的階位,所以叫做難勝地。
6.現前地:六地的菩薩,圓滿了般若智慧,經常安住在滅盡定中,不起有漏心識分別,照見緣起性空,徹悟諸法自性,可說真實的佛法已現前,所以稱現前地。
7.遠行地:七地的菩薩,安住在滅盡定中,出定入定,隨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諸佛法,度眾生而有無限方便,遠大的目標,即將到達,所以叫做遠行地。
8.不動地:八地的菩薩,功德任運增進,願惱不再現行,不為名利所動和境風所誘,只有大願度生,所以叫做不動地。
9.善慧地:九地的菩薩,無相無功用行,自證的固然無功用行,為他說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淨法力,守護佛法寶藏,以純善的智慧開示眾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10.法雲地:十地的菩薩,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謂補處菩薩,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雲朵,嚴密護身,可以發為電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諸魔外,終成佛道。
菩薩從最初發心經歷十地,到此完成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等著入諸佛位了。

世尊應不會以分別兩種論述同一樣的真理, 「地.住」混談實不宜,一種是心地的位階,一種是果地的位階,如果將十地當十住, 那是兩者分辨力不足的糊混說詞。

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療痔病經,佛說八大人覺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佛說歌詞,佛說無量壽經,佛說眼明經,佛曰,佛說阿彌陀經全文,佛說阿彌陀經白話,佛說阿彌陀經唱誦,佛說阿彌陀經pdf,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nxinque439410 的頭像
    shanxinque439410

    工商服務

    shanxinque4394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