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亞佛加厥假說的證實
高中課本說亞佛加厥假說是坎尼札羅證實的
但是...他到底做了什麼實驗?實驗過程是什麼?
基本上, 他是將當時所有關於原子與分子的理論統合, 剔除不合理的部分, 再綜合歸納出能讓所有科學家信服的一套理論, 解此證實了亞佛加厥假說.過程如下:為確立原子——分子論立功的康尼查羅(坎尼札羅)Stanislao Cannizzaro 1826一1910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學教授阿佛加德羅所提出的分子假說沒有引起重視,更沒有被承認。由此產生的嚴重後果,當時絕大多數化學家是沒有預見到的。 在1860年以前的近半個世紀裡,由於不承認分子是單質或化合物在游離狀態下獨立存在的最小質點,不承認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這一正確假說,世界各國化學家們對原子和分子的認識就很混亂。當時化學家們所倚重的測定原子量的工作也遇到了麻煩,常被當作測定元素原子量的相對標准的氧或氫,由於不承認它們是雙原子分子,那麼采用例如蒸汽密度法等物理方法來測定原子量,數值就難免產生成倍的偏差。原子量不能准確地測定,分子組成自然就無法測定了。每個化學家各有各的一套元素符號和化學式的寫法,例如有人把HO當作水,又有人把水當作過氧化氫。有人用CH2表示甲烷(應該是CH4),也有人用它來表示乙烯,以至於在著名化學家凱庫勒編寫的教科中,醋酸的化學式競達19個之多。這種混亂的情況使許多著名的化學家甚至懷疑原子量是否能測定,原子量究竟是否存在。這實際上是對原子論提出懷疑。如此混亂的化學怎麼能繼續向前發展……。 為了結束這一混亂局面,統一大家對元素符號、原子量、化合價、化學式的認識,凱庫勒等人發起召開一次國際化學家大會。會議於1860年9月3日至5日在德國的卡爾斯魯厄舉行、主要來自歐洲各國的140名化學家出席了會議。會議經過了激烈的爭論,沒有取得統一的意見,只好不了了之,但在會議就要結束時,會下散發了一本名叫《化學哲學教程提要》的小冊子,就是這本小冊子使問題豁然明朗,很快統一了大家混亂不堪的認識。化學家們終於明白承認阿佛加德羅的分子假說是扭轉這一混亂局面的唯一鑰匙。這本小冊子的作者就是意大利化學家康尼查羅。 論證原子一分子學說 簡單他說,康尼查羅是通過研究化學史來論證原子一分子論的。他的方法充分地體現了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康尼查羅在熱那亞講授理論化學時,發現了由於不承認阿佛加德羅分子假說所造成的混亂。面對這一困境,他首先研究了道爾頓的原子論、阿佛加德羅的分子假說及其實驗依據。通過這一歷史的考察,他認識到爭論的症緒。但是要解開這一症結,還必須掌握更多的化學事實。為此他又考察了貝采裡烏斯的電化二元論及杜馬對它的批判,總結了杜馬等許多化學家所作的與分子論相關的工作,沿著歷史的線索對化學理論和一些測定方法進行分析和總結,他解決了以下兒個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1.強調地指出阿佛加德羅的分子假說是蓋·呂薩克氣體化合定律的自然結論,從而說明了分子假說是有根據的。 2.提出一些化學家不接受阿佛加德羅分子假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過分地信賴了貝采裡烏斯的電化二元論。有機化學中的鹵素取代氫的實驗事實恰好證明電化二元論是不全面的。 3.說明了怎樣根據分子假說,運用蒸氣密度法來求分子量。同時他運用氣體密度怯測定了氫、氧、硫、氯、砷、汞、溴等單質和水、氯化氫、醋酸等化合物的分子量。 4.在測定分子量的基礎上,結合分析化學的資料,進而提出一個確定原子量的合理方法。還論證了阿佛加德羅假說與杜隆——珀替定律的關系。這一定律是法國物理學家杜隆和珀替在1818年由實驗推導出來的關於固態單質的物質熱容量與原子量的關系。 5.指出當量與原子量不同,它是原子參加化學反應的數量單位,當量和原子價的乘積就是原子量。 6.根據大量的實驗資料證明無論在無機化學還是在有機化學中,原子量只有一套。化學定律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同樣適用。 7.確定了寫化學式的原則。 康尼查羅所解決的這些問題澄清了許多模糊乃至錯誤的認識,為原子——分子論的確定掃除了障礙。他的上述觀點正是《化學哲學教程提要》這一小冊子所陳述的主要內容。 康尼查羅的工作和他的小冊子一樣受到了同行們很高的評價。和門捷列夫一道發現化學元素周期律的德國化學家邁爾在結束卡爾斯魯厄會議的回家途中就閱讀了這本小冊子,他感慨他說:“這本篇幅不大的論文對於大家爭執中最重要的各點闡述得如此清楚,使我感到驚奇。眼前的屏障好像剝落下來,許多疑團煙消雲散……這應歸功於康尼查羅的小冊子。” 康尼查羅的合理闡述,把原子論和分子假說整理成一個協調的系統,原子一分子論因此才為廣大化學家們接受。原子一分子論的確立,直接導致化學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和有機化學系統的建立。
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療痔病經,佛說八大人覺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佛說歌詞,佛說無量壽經,佛說眼明經,佛曰,佛說阿彌陀經全文,佛說阿彌陀經白話,佛說阿彌陀經唱誦,佛說阿彌陀經pdf,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高中課本說亞佛加厥假說是坎尼札羅證實的
但是...他到底做了什麼實驗?實驗過程是什麼?
基本上, 他是將當時所有關於原子與分子的理論統合, 剔除不合理的部分, 再綜合歸納出能讓所有科學家信服的一套理論, 解此證實了亞佛加厥假說.過程如下:為確立原子——分子論立功的康尼查羅(坎尼札羅)Stanislao Cannizzaro 1826一1910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學教授阿佛加德羅所提出的分子假說沒有引起重視,更沒有被承認。由此產生的嚴重後果,當時絕大多數化學家是沒有預見到的。 在1860年以前的近半個世紀裡,由於不承認分子是單質或化合物在游離狀態下獨立存在的最小質點,不承認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這一正確假說,世界各國化學家們對原子和分子的認識就很混亂。當時化學家們所倚重的測定原子量的工作也遇到了麻煩,常被當作測定元素原子量的相對標准的氧或氫,由於不承認它們是雙原子分子,那麼采用例如蒸汽密度法等物理方法來測定原子量,數值就難免產生成倍的偏差。原子量不能准確地測定,分子組成自然就無法測定了。每個化學家各有各的一套元素符號和化學式的寫法,例如有人把HO當作水,又有人把水當作過氧化氫。有人用CH2表示甲烷(應該是CH4),也有人用它來表示乙烯,以至於在著名化學家凱庫勒編寫的教科中,醋酸的化學式競達19個之多。這種混亂的情況使許多著名的化學家甚至懷疑原子量是否能測定,原子量究竟是否存在。這實際上是對原子論提出懷疑。如此混亂的化學怎麼能繼續向前發展……。 為了結束這一混亂局面,統一大家對元素符號、原子量、化合價、化學式的認識,凱庫勒等人發起召開一次國際化學家大會。會議於1860年9月3日至5日在德國的卡爾斯魯厄舉行、主要來自歐洲各國的140名化學家出席了會議。會議經過了激烈的爭論,沒有取得統一的意見,只好不了了之,但在會議就要結束時,會下散發了一本名叫《化學哲學教程提要》的小冊子,就是這本小冊子使問題豁然明朗,很快統一了大家混亂不堪的認識。化學家們終於明白承認阿佛加德羅的分子假說是扭轉這一混亂局面的唯一鑰匙。這本小冊子的作者就是意大利化學家康尼查羅。 論證原子一分子學說 簡單他說,康尼查羅是通過研究化學史來論證原子一分子論的。他的方法充分地體現了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康尼查羅在熱那亞講授理論化學時,發現了由於不承認阿佛加德羅分子假說所造成的混亂。面對這一困境,他首先研究了道爾頓的原子論、阿佛加德羅的分子假說及其實驗依據。通過這一歷史的考察,他認識到爭論的症緒。但是要解開這一症結,還必須掌握更多的化學事實。為此他又考察了貝采裡烏斯的電化二元論及杜馬對它的批判,總結了杜馬等許多化學家所作的與分子論相關的工作,沿著歷史的線索對化學理論和一些測定方法進行分析和總結,他解決了以下兒個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1.強調地指出阿佛加德羅的分子假說是蓋·呂薩克氣體化合定律的自然結論,從而說明了分子假說是有根據的。 2.提出一些化學家不接受阿佛加德羅分子假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過分地信賴了貝采裡烏斯的電化二元論。有機化學中的鹵素取代氫的實驗事實恰好證明電化二元論是不全面的。 3.說明了怎樣根據分子假說,運用蒸氣密度法來求分子量。同時他運用氣體密度怯測定了氫、氧、硫、氯、砷、汞、溴等單質和水、氯化氫、醋酸等化合物的分子量。 4.在測定分子量的基礎上,結合分析化學的資料,進而提出一個確定原子量的合理方法。還論證了阿佛加德羅假說與杜隆——珀替定律的關系。這一定律是法國物理學家杜隆和珀替在1818年由實驗推導出來的關於固態單質的物質熱容量與原子量的關系。 5.指出當量與原子量不同,它是原子參加化學反應的數量單位,當量和原子價的乘積就是原子量。 6.根據大量的實驗資料證明無論在無機化學還是在有機化學中,原子量只有一套。化學定律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同樣適用。 7.確定了寫化學式的原則。 康尼查羅所解決的這些問題澄清了許多模糊乃至錯誤的認識,為原子——分子論的確定掃除了障礙。他的上述觀點正是《化學哲學教程提要》這一小冊子所陳述的主要內容。 康尼查羅的工作和他的小冊子一樣受到了同行們很高的評價。和門捷列夫一道發現化學元素周期律的德國化學家邁爾在結束卡爾斯魯厄會議的回家途中就閱讀了這本小冊子,他感慨他說:“這本篇幅不大的論文對於大家爭執中最重要的各點闡述得如此清楚,使我感到驚奇。眼前的屏障好像剝落下來,許多疑團煙消雲散……這應歸功於康尼查羅的小冊子。” 康尼查羅的合理闡述,把原子論和分子假說整理成一個協調的系統,原子一分子論因此才為廣大化學家們接受。原子一分子論的確立,直接導致化學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和有機化學系統的建立。
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療痔病經,佛說八大人覺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佛說歌詞,佛說無量壽經,佛說眼明經,佛曰,佛說阿彌陀經全文,佛說阿彌陀經白話,佛說阿彌陀經唱誦,佛說阿彌陀經pdf,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